QQ在线:2252282194
邮 箱:sales@756bj.com
通风工小型电动工具安全操作
时间:2025-10-12 20:02 点击: 次
通风工在作业中常用的小型电动工具(如电动螺丝刀、角磨机、电钻、手持风镐、切割机等),虽体积小、操作灵活,但因高速运转、带电作业,存在触电、机械伤害(切割、研磨伤)、物体打击等风险。安全操作的核心是 “先检查、规范用、善维护”,需覆盖工具选型、术前检查、操作规范、应急处理全流程,具体如下:
一、作业前:做好 “工具选型 + 安全检查”,从源头控风险
通风工接触的作业场景(如管道开孔、风管打磨、支架安装)不同,需匹配合适工具;同时必须先排查工具及环境隐患,严禁 “带病作业”。
1. 工具选型:匹配作业需求,拒绝 “超范围使用”
不同工具的设计用途不同,误用会导致工具损坏或事故,需遵循 “专款专用” 原则:
禁止超范围使用场景 |
禁止用于钻孔(易导致螺丝刀头断裂、手部扭伤)、切割(无防护,易崩飞零件) |
禁止切割厚钢板(≥5mm,易导致砂轮片碎裂飞溅)、用于钻孔(无定位,易打滑伤手) |
禁止用于切割(无切割刃,易卡滞导致工具失控)、打磨(钻头易磨损,效率低且易伤工件) |
禁止用于打磨(切割片无打磨功能,易产生大量粉尘和噪音,且易崩片) |
禁止用于破碎承重墙体、钢筋(易导致结构坍塌,且风镐易过载损坏) |
2. 安全检查:“三查一备”,确认无隐患
作业前必须对工具、电源、防护装备进行全面检查,缺一不可:
查工具本身:
检查工具外壳是否完好,无裂缝、无破损(若外壳破损,内部电线裸露易触电);
检查运转部件(如角磨机砂轮片、电钻钻头):砂轮片无裂纹、无松动(裂纹砂轮片高速运转时会崩飞,致人受伤),钻头无弯曲、无磨损(弯曲钻头会导致钻孔偏移,工具震动加剧);
试运转 10-20 秒:听运转声音是否均匀(无异响、无卡顿),感受工具震动是否正常(异常震动可能是内部零件松动,易导致工具失控)。
查电源与线路:
必须使用带漏电保护器的插座 / 插头(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≤30mA,动作时间≤0.1 秒,可快速切断电源,防止触电);
检查电源线:无老化、无破损、无接头(接头处易漏电,若需延长线,需用 “防水、耐油的专用延长线”,且长度不超过 10 米,避免电压降导致工具功率不足);
潮湿环境(如地下室、通风井)作业时,需使用 “防水型电动工具”,且电源线需架空(避免浸泡在水中,增加漏电风险)。
查防护装备:
通风工操作小型电动工具时,必须穿戴 “针对性防护装备”,缺一不可:
作业现场需准备 “绝缘棒、干粉灭火器”:绝缘棒用于断电(若工具漏电,不可直接用手拔插头),灭火器用于扑灭工具短路引发的初期火灾。
二、作业中:遵守 “规范操作 + 风险防控”,杜绝违章
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 “稳、准、慢” 原则,重点防控 “触电、机械伤害、物体打击” 三大风险:
1. 通用操作规范:适用于所有小型电动工具
姿势与用力:
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身体重心稳定(避免单脚站立或踮脚操作,防止工具震动导致失衡);
操作时双手持握工具(如角磨机需一手握机身、一手握前端辅助手柄),禁止单手操作(尤其高震动工具,单手易失控);
用力均匀,避免过度按压(如电钻钻孔时过度用力会导致钻头过热断裂,角磨机过度按压会加剧砂轮片磨损,甚至崩片)。
电源管理:
插拔插头时需握住插头本体,禁止拉拽电源线(拉拽易导致电源线接头松动,增加漏电风险);
工具运转时禁止触碰电源开关(避免误触关机或开机,导致工具突然停止 / 启动引发伤害);
作业中若需移动工具,需先关闭电源,再搬运(禁止带电拖动电源线移动,防止电源线被勾挂破损)。
环境管控:
作业区域需清理无关杂物(如电线、工具包),避免绊倒;同时设置 “警示标识”,禁止无关人员靠近(防止他人误碰工具或被碎屑砸伤);
高空作业(如风管吊装后打磨)时,需站在稳定的脚手架或登高平台上,禁止站在风管、支架上操作(易打滑坠落);工具需用 “工具袋” 悬挂,禁止放在平台边缘(防止掉落砸伤下方人员);
潮湿、狭窄空间(如通风管道内部)作业时,需有专人监护(外部监护人员负责观察作业情况,一旦发生意外可立即断电救援),且作业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(避免缺氧或吸入过多粉尘)。
2. 重点工具专项操作规范
不同工具的风险点不同,需针对性防控:
角磨机 / 切割机(高风险工具):
开机前确认 “砂轮片 / 切割片方向正确”(有箭头标识,需与工具旋转方向一致,反向会导致切割无力、碎片飞溅);
切割 / 打磨时,“火星飞溅方向需远离自己和他人”,禁止对着易燃物(如棉纱、油漆桶),必要时用防火毯遮挡;
禁止在切割过程中 “突然停机”(尤其切割厚钢板时,突然停机易导致切割片卡在工件中,下次开机时工具会剧烈震动,引发失控)。
手电钻:
钻孔前需用 “样冲” 在钻孔位置打定位孔(防止钻头打滑,避免钻孔偏移划伤工件或伤手);
钻金属工件时,需定期退出钻头清理铁屑(铁屑堆积会导致钻头过热,影响钻孔效率,且铁屑锋利易伤手);
禁止用手触摸刚钻完的孔或钻头(温度可达 200℃以上,易烫伤)。
手持风镐:
作业前需检查 “镐头是否牢固”(用扳手拧紧,防止镐头脱落砸伤);
破碎时需 “先轻击定位,再逐渐加力”(避免镐头突然滑偏,导致手部扭伤);
禁止用风镐 “横向敲击”(风镐设计为纵向破碎,横向敲击易导致镐头断裂,工具震动加剧)。
三、作业后:做好 “工具维护 + 现场清理”,消除遗留风险
作业结束后需规范收纳工具、清理现场,避免工具损坏或遗留隐患:
工具停机与收纳:
先关闭工具电源,拔下插头,待工具完全停止运转后再放置(禁止在工具未停稳时放在地面,防止工具滚动摔坏);
清理工具表面的粉尘、铁屑(用毛刷擦拭,禁止用水冲洗带电部件),检查工具部件是否完好(如砂轮片是否有裂纹、电源线是否破损),若有损坏需标记 “待维修”,禁止继续使用;
将工具放入 “专用工具箱”,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(如钻头、砂轮片需单独存放,防止磨损或崩裂)。
现场清理:
清理作业区域的金属碎屑、砂轮片碎片(用扫帚清扫,禁止用手直接抓取,碎片锋利易划伤);
整理电源线,盘绕整齐(避免电源线打结,防止内部电线断裂),检查插座、漏电保护器是否正常(关闭总电源);
确认无遗留火种(如切割后的热工件需冷却后再处理,避免引燃周围杂物)。
维护记录:
对长期使用的工具(如每周使用超过 10 小时),需记录 “使用时间、维护情况”(如更换砂轮片、检修电源线的时间),定期(每 3 个月)请专业人员进行绝缘检测(防止工具内部漏电,确保安全性能)。
四、应急处理:快速应对 “触电、机械伤害、火灾”
若作业中发生意外,需遵循 “先救人、再控险” 原则,科学处置:
触电事故处理:
立即用 “绝缘棒” 或干燥的木棍挑开电源线(禁止直接用手触碰触电者或电源线,避免二次触电);
若触电者意识清醒,立即转移至通风干燥处,检查是否有外伤;若意识昏迷,立即拨打 120,同时进行 “心肺复苏”(直至急救人员到达)。
机械伤害处理(如被砂轮片划伤、钻头刺伤):
立即停止作业,若伤口出血,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(动脉出血需按压伤口近心端,静脉出血按压远心端);
若有异物(如砂轮片碎片)嵌入伤口,禁止自行拔出(避免加重损伤),需用纱布覆盖后立即就医;
若发生骨折(如工具失控导致手部、手臂骨折),需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(避免移动),拨打 120 急救。
火灾事故处理(如工具短路起火):
立即拔下电源插头(或用绝缘棒切断总电源),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(禁止用水灭火,水导电会扩大触电风险);
若火势扩大,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,拨打 119,同时通知周围人员疏散。
五、关键误区提醒
误区 1:“工具没坏,不用每次都检查”
电源线老化、砂轮片隐性裂纹等隐患,肉眼不易察觉,每次作业前检查是避免事故的关键(如某案例中,工人未检查角磨机砂轮片,作业中砂轮片崩飞导致面部划伤)。
误区 2:“戴了手套就不用注意防滑”
手套的防滑作用有限,操作高震动工具(如角磨机)时,仍需用力均匀、双手持握,避免工具打滑。
误区 3:“延长线不够长,接个插板就行”
非专用延长线的绝缘性能差,且多个插板串联会导致电压降,不仅影响工具性能,还易引发短路起火,必须用 “防水、耐油的工业级延长线”。
误区 4:“伤口小,随便擦点东西就行”
金属碎屑、砂轮片可能携带铁锈,伤口若不及时消毒,易引发感染(如破伤风),必须用碘伏消毒后包扎,较深伤口需就医。